?
正确的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剖析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重大问题。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个差别场合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今天,本文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
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
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危害意识,自觉把新生长理念贯串到经济社会生长全历程。
——2020年1月21日,习近平在听取云南省委和省政府事情汇报时的讲话
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黎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久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盘算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加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集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各人作为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久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卖力。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长思想,坚持高质量生长,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拭魅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久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
——2023年7月7日,习近平在听取江苏省委和省政府事情汇报时的讲话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事情,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基础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长思想,坚持生长为了人民、生长依靠人民、生长结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可主观臆断,不可简单化、片面化。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中国共产党把为民效劳、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黎民办了几多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付与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在加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集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华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久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权要主义。
——2023年9月21日,习近平在听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事情汇报时的讲话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华真出业绩、出真业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增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科技攻关、掌握宣传思想文化主导权、包管和改善民生、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增强生态情况治理、推进重大革新、加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香港由乱转治、推动反糜烂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牢固等方面取得突出结果,要害就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抓安排、抓落实、抓督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拭魅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亮相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可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恒久任务,要坚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究竟,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事情,使提出的点子、政策、计划切合实际情况、切合客观纪律、切合科学精神,以创立性事情把党中央决策安排落到实处。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事情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欠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权要主义。要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这样才华真正立得稳、行得远。
——2021年3月1日,习近平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